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第六十六章 不可避免 (第3/5页)
相反,如果中国在此之前对印宣战,打算首先消除后顾之忧,美国就能获得足够的战略发展时间,并且利用印度削弱中国,同样能在第三次世界大战初期掌握主动权。 由此可见,不管中国是否对印度发动战争,美国都能获益。 只是,实际情况与美国当局预料的有所不同。 从二零四零年开始,中国加快了军事变革的速度,特别是牧浩洋出任总参谋长后,中国的军力发展速度远远超过了美国的估计。别的不说,在二零四零年之后,中国的军费开支与美国旗鼓相当,但是中国的物价比美国的低得多,购买力相对较强,人员津贴开支也比美国低得多,因此可以在装备采购与研发上投入更多的经费,等于中国军队能以更快的速度进行装备换代。 结果很明显:美国的战略优势正在一点一点的丧失。 到了二零四四年,中国的军事变革速度继续加快,军事开支再度超过美国,而且大部分用在了装备采购上。 这个时候,美国当局已经意识到,中国很有可能向印度开战。 更确切一点,中国很有可能在印度完成国防现代化建设之前发动战争,以最小的代价解决后顾之忧。 对美国来说,这绝对是个变数。 选择只有两个:一是直接支持印度,向中国宣战;二是间接支持印度,让中国在这里付出足够大的代价。 根据后来披露的一些消息,在二零四四年初,美国国防部做了评估,认为如果战争在二零四五年爆发,美国直接参战将很难获得足以战胜中国的战略优势,反而会在旷日持久的战争中败下阵来。 原因很简单:美国也没有为世界大战做好准备。 说得直接一点,如果第三次世界大战在二零四五年爆发,美国没有任何优势,即便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