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第四十章 奋起直追 (第5/6页)
上,两者可以说是天壤之别。 正常情况下,“飞龙”级的载机量在九十架左右,如果提高多用途战斗机的数量,并且在飞行甲板上系留战斗机,能在必要的时候把载机数量提高到一百二十架,只是出动效率必然大幅度降低。 从航空作战效率上讲,“飞龙”级与“长江”级相差不大。 比如在采用“潮汐作业法”的情况下,“飞龙”级的设计指标是一次出动四十八架战斗机,而“长江”级能够达到四十架,且经过了实战考验。在持续出动能力上,“飞龙”级的日出动量为二百二十架次,而“长江”级为两百架次,在高强度作战行动中甚至达到过二百四十架次。 与“昆仑山”级相比,“飞龙”级就差得太远了。 正常情况下,“昆仑山”级能一次出动四十八架战斗机,采用“潮汐作业法”后,能出出动六十架。在不影响持续作战的前提下,“昆仑山”级的日出动量为二百四十架次,最高能超过三百架次。 从航空作战能力上看,“飞龙”级大概相当于“昆仑山”级的百分之六十五。 也就是说,六艘“飞龙”级才顶得上四艘“昆仑山”级。 如果算上两艘“长江”级,中国海军在只有六艘航母的情况下,制海作战能力不比拥有八艘航母的日本海军差。 当然,日本海军能不能赶在战争爆发前建成八艘航母,还是个很大的问题。 如此一来,“赤城”号就显得至关重要了。 如果日本海军无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