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第一章 极限 (第5/6页)
肯定会突破百分之六十。 这个结论正是李明阳要说明的问题。 早在二零三八年,牧浩洋担任副总参谋长的时候,就对中美军备竞赛做了预测,认为军费开支达到中央财政开支百分之六十就是上限,不管是中国、还是美国,谁先达到这个水准谁就会挑起战争。 当然,这不是毫无根据的论断。 事实上,做出这个判断的不是牧浩洋,而是经济学家。 经济学家给出这一论断的理由非常简单:当军费开支占到中央财政百分之六十时,中央政府就得宣布破产。 由此,产生了另外一个问题,即谁能坚持得更久一些。 准确的说,谁能在军备发展不受到严重影响的情况下,更加有效的利用军费,尽可能晚的达到临界点。 事实上,在二零三八年之后,中美军备预算就是参照这个标准制订的。 只是,在具体实施过程中,肯定存在偏差。 当时,中美双方都认为,要到二零五五年才能达到临界点,但是现在看来,在二零五三年的时候,美国就有可能达到临界点。原因很简单,受各种因素影响,美国的军费利用效率一直不如中国。 当然,除了利用效率,还有社会承受能力的问题。 早在第二次印度洋战争之后,牧浩洋就委托国内的经济学家,对中美两国承受军备竞赛的能力做了评估。 当时,得出的结论是,军备竞赛对中国有利。 原因很简单:中国在社会经济体系、民众忍耐能力、区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