燃烧的海洋_第一百二十六章 多种手段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   第一百二十六章 多种手段 (第3/6页)

,战舰存在的主要价值是夺取制海权,而夺取制海权的目的是让中国的商船能够自由安全的在海洋上航行,如果连商船都没有了,制海权又有什么意义,舰队又有什么存在的价值?

    要知道,在开战后的头半年内,中国损失了百分之十一的商船,绝大部分是在印度洋上被美国潜艇击沉的。由此产生的结果就是,到二零五三年六月份,中国的商船总吨位已经比战前降低了百分之八。

    虽然从总量上来看,影响还不是很大,特别是在伊朗参战之后,大陆战场连成一片,铁路运输填补了海运的空缺,但是战争期间的运输量本来就比和平时期大得多,损失的海运力量已经对同盟集团的经济产生了影响。别的不说,当时囤积在波斯湾各大港口里的货物超过了一亿三千万吨,主要是化肥等化工产品,而中国国内的农业工厂储备的化肥只够维持三个月。

    由此可见,海运得不到恢复,经济迟早要出问题。

    结果就是,国务院坚决反对降低商船建造量,而且要求相应的提高建造数量,以填补战争损失。

    为了这件事,牧浩洋费了不少力气。

    首先,他请杜小蕾亲自出面去联系几个造船能力雄厚的盟国,比如马来西亚、越南、印度与泰国,让这些国家加快商船的建造速度,以便弥补中国缩小商船建造规模所产生的负面影响/

    其次,他以战争部长的身份,向黄瀚林提出,无条件的征用扣押的敌对国船只、以及有条件的征用中国港口内的中立国船只。虽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