燃烧的海洋_第十二章 措手不及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   第十二章 措手不及 (第2/6页)

   服役期间,巴拉姆参加了两次南黎巴嫩战争与三次针对哈马斯的军事行动。

    虽然在这类低强度军事行动中,巴拉姆的表现非常出色,在二零三二年的南黎巴嫩战争中还担任了前线指挥官,但是与其他以军少壮派将领不同,巴拉姆一直认为,以色列国防军不能盯着小的打,要有更加长远的目光,即针对将来与阿拉伯国家的全面战争,进行彻底的军事改革。

    为此,巴拉姆做了很多实事,也被很多人当成眼中钉、rou中刺。

    比如,在研制“梅卡瓦6”型主战坦克时,巴拉姆就通过在装甲部队司令部任职的军校同学提出,应该延续“梅卡瓦5”型的设计体系,提高机动性的地位,而不是一味的重视防护。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,巴拉姆还提出,在与阿拉伯国家的大规模战争中,与埃及的和平条约只是一张白纸,以色列将面临两线、甚至三线作战的风险,而以色列的军队规模根本满足不了两线作战,所以必须高度重视装甲部队的机动性能,以便在两条战线间迅速调动作战部队。

    为了这件事,巴拉姆还差点跟以色列装甲兵司令闹翻脸。

    要知道,“梅卡瓦6”的设计方案,最终得由装甲兵司令拍板确认,而巴拉姆当时只是装甲营的少校营长。

    当然,以他当时的身份,根本没有资格对下一代主战坦克说三道四。

    更重要的是,巴拉姆并不知道,以色列拿不出第四代复合装甲,也就不可能按照“梅卡瓦5”型来设计“梅卡瓦6”型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