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第十九章 第二战线 (第2/6页)
出于保存实力,特别是宝贵的装甲力量考虑,戚凯威在二十五日凌晨下达命令,让第三装甲师留下前锋监视塞迈德,主力撤回奈赫勒,另派第十三步兵师前往全速增援,顶替第三装甲师围攻塞迈德。 这次,戚凯威没有明确命令在什么时候打下塞迈德。 当时,他跟第十三步兵师的指挥官通了电话,直接下达了作战命令,即在围攻塞迈德的时候,必须留下足够发动反击的预备队,并且在包围圈西面设置防线,以积极主动的进攻阻止以军从塞迈德向西推进。 显然,戚凯威并不指望埃军能够及时打下塞迈德。 根据他在回忆录中讲述的当时的决策过程,如果第三装甲师在天黑前打下奈赫勒,他就会命令第三集团军首先攻占塞迈德,然后派遣一支装甲部队向埃拉特方向突击,迫使以色列国防军在后方留下足够多的预备队,再集中第一集团军与第三集团军从奈赫勒北上,寻找以军主力决战。 果真如此的话,埃军将毫无悬念的打赢这场战争。 可惜的是,埃军没能及时攻占奈赫勒,也没能及时到达塞迈德,因此无法对埃拉特构成直接威胁,也就无法迫使以军分兵。结果就是,如果埃军主力从奈赫勒北上,肯定会在三号公路线附近遭遇以军主力。更重要的是,以军的兵力规模肯定不会少到哪里去,埃军很难获得兵力优势。 没有兵力优势,埃军有把握打赢决战吗? 戚凯威接下来做出的部署,表明他对埃军没有抱太大的希望。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