燃烧的海洋_第一百四十八章 误打误撞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   第一百四十八章 误打误撞 (第2/6页)

,两种通信手段只能让潜艇接受信息。如果潜艇要发送信息,要么上浮到潜望镜深度用通信桅杆发出信号,要么就使用通信浮标。

    可见,与潜艇通信是一件非常麻烦的事情,即便只发送信息,也很麻烦。

    原因很简单,超长波电台的作用深度只有三十米,甚长波电台的作用深度也不会超过一百米,而新式潜艇在绝大部分时候的潜航深度都在两百米以上。如果在战区活动,则会增加到三百五十米。由此产生的结果就是,潜艇要么在后面拖一根天线,并且让天线的末端保持在离海面三十米以内深度处,要么就定期上浮到三十米处。前者,主要由排水量较大的攻击核潜艇采用。对于排水量片小,没有配备拖拽式声纳的“黄貂鱼”级全电动潜艇来说,主要使用后一种办法。

    也就是说,“淡水鳐”号会定期上浮。

    一般情况下,每四个小时就要上浮一次,如果没有收到命令就返回深海,收到了命令就得耐心接受完整封电报。

    为什么要说“耐心”呢?

    在使用超长波电台的时候,发送一条有一百个字的电报,需要四个小时,如果按照标准方式确认电报内容无误,即再次接收电报,则需要八个小时,而甚长波电台的通信效率比此还要低得多。

    可以说,这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,也是海军潜艇部队面临的大难题。

    当时,中国海军有二十多架由大型电动运输机改装而来的“潜艇通信飞机”。这些飞机长期在某一区域盘旋,后面拖着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