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第二十三章 俄罗斯的野心 (第4/5页)
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倒向美国,成为美国在中东地区头号盟国的主要原因。在巴列维王朝时期,伊朗在美国战略中的地位甚至高于以色列。如果不是伊斯兰革命,伊朗不会成为美国的对头。 站在伊朗的立场上,更得担心俄罗斯替美国卖命。 说得直接一点,如果俄罗斯控制了外高加索地区,等于美国在靠近伊朗首都的地方获得了前进基地。别忘了,德黑兰在伊朗西北部地区,往北不到两百公里就是爱沙尼亚,而德黑兰离伊拉克远得多。 对伊朗当局来说,如果俄罗斯成了美国的帮凶,其地位就保不住了。 可以说,这正是二零四五年之后,俄伊关系的写照。特别是在二零四九年之后,伊拉克倒向埃叙同盟,来自南面的威胁几乎消失,伊朗调整了军事部署,把原先放在两伊边境地区的三个革命卫队师全部派往西北地区。这一部署调动,表明伊朗不但不再把俄罗斯当成盟友看待,还开始提防俄罗斯了。 这下,俄罗斯出兵外高加索的话,等于帮了中国大忙。 当然,俄罗斯是否出兵还是个问题。 杜小蕾也看到了机会,当即就给外交部打了电话,安排前驻伊朗大使钟镇江以元首特使身份前往德黑兰,向伊朗总统与最高精神领袖正式提出结盟,然后提出借用铁路运送军队的事情。 需要做的,不仅仅是外交工作。 回去后,牧浩洋给戚凯威打了电话,让他尽快加强在北方地区的军事部署,但是以防御部署为主。 此举,就是要逼迫俄罗斯进军外高加索。 虽然杜小蕾提出,应该从北方地区抽调部分兵力,降低对俄罗斯的军事压力,以便让俄罗斯放松警惕,但是牧浩洋认为,这么做根本起不到正面效果,反而有可能使俄罗斯放弃外高加索。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