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第一百八十章 为大明,万死不辞 (第5/8页)
“学生,多谢恩师。” “大明仁义,恩克愿意赴汤蹈火!” “为大明万死不辞!” “世世代代,忠于大明。” 。 。 天津这个地方,它的名字取自于历史上靖难之役。 朱棣在造反的时候,就是从这里渡河,所以采用了“天子渡津”的意思。 现在自然不适合再叫天津这个名字。 朱瀚在给老哥朱元章的上奏之中,把这里重新命名为津门,作为连接应天府和北平行都司的重要节点港口。 津门以后将会成为大明北方最重要的羊毛纺织品集散运输中心。 朱瀚在之前的签到奖励当中,获得了大批现代育种的上等细绒绵羊。 这些绵羊在朱瀚的安排下,已经被繁育到了数千只。 这个数量,足以在草原上形成了一个产业化的规模。 草原上各部落只要把羊毛产业发 展成了自己的主产,就有了新的财政来源。 那就相当于被大明用经济这只看不见的手,扼住草原部落命运的喉咙。 而且,在巨大的收益面前,所有牧民的悍不畏死,都将会被大大弱化。 毕竟,人在能够吃饱喝足的时候,谁会愿意去过刀口上舔血的日子呢? 养羊剪羊毛,就如同在中原种地收庄稼一样平常之后,草原各部自然会就会温顺下来。 大明津门港口的设立,其实建设速度很快,并不需要太多时间。 自从忽必烈下令在大运河基础上,重新疏通京杭大运河,并且加强海上运输后,这里早就有了一座港口。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