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第2章 轰炸机 (第2/55页)
来越准确,性能越来越精良。轰炸机逐渐发展成为一个独立机种,专门用来直接飞入敌方领地进行突袭。 魔鬼出世 率先在轰炸机方面有所突破的是俄国。俄国坚信轰炸用的飞艇很快就要被飞机取代,便很快开始着手研制轰炸机。 1913年11月,俄国开发出世界上第一架巨型轰炸机,称为“伊里亚穆罗梅茨”,这是《俄罗斯勇士之歌》的主人公、俄罗斯大地卫士的名字。相比过去原始的飞艇或改装的小飞机,专为轰炸任务量身定做的“伊里亚穆罗梅茨”在飞行距离、载弹能力、投放精度等方面都有了大幅提升。该机长22米,翼展31米,配有4台发动机,最大飞行重量7吨,可载弹800千克,最大时速137千米,升限4000米,航程540千米,可装载4~8人,配有8挺机枪以及炸弹仓、轰炸瞄准具、领航仪、电动投弹器等先进的轰炸导航设备。 1914年12月,俄国组建了世上第一支重型轰炸机部队“飞船大队”。该大队在1915年2月15日轰炸了波兰境内的德军目标,开创了战争史上战略轰炸的先河。在1914~1918年,俄国共制造了73架“伊里亚穆罗梅茨”轰炸机,执行了422次轰炸任务,投弹2000余枚,深入敌人后方100多千米的腹地进行轰炸,给敌人造成了严重损失,并同时执行了照相侦察任务,为地面部队提供了重要的情报。而在整个战争中,自己仅损失2架,其中一架成功迫降。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后,“伊里亚穆罗梅茨”改为民用运输飞机。 随着一战的爆发,各国都相继认识到轰炸机的巨大威力并争相研制。法国、英国、德国等军事强国纷纷组建轰炸机部队。1915年1月,法国第一轰炸机大队轰炸了德国弗赖堡火车站,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